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党建工作 教学科研 医院文化 护理园地 健康教育 采购中心 人力资源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孔镜挑战高风险——胸椎结核不全瘫
作者:包先国 时间:2019-02-02 浏览次数:
包先国2019-02-021734次

绝大多数人听到“肺结核”这个病都会退避三舍,主要因为它具有传染性,但是你听说过 “胸椎结核”吗?胸椎结核属于脊柱结核之一,以往脊柱结核中以腰椎结核最多,近年来以胸椎多见,腰椎次之,其次是骶椎和颈椎等。胸椎结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脓肿,也可出现在后纵隔区或沿肋间向胸壁发展。椎体病变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弯曲,腰背部可出现“驼峰”畸形。由于椎体塌陷,死骨肉芽组织和脓肿形成,可使脊髓受压或血供受累而发生截瘫。

74岁的李老先生常年有胸背痛等症状,三个月前摔跌后明显加重,完善CT等检查发现胸7,8椎体病变,拟“胸椎骨折”收住入院,入院检查后:胸7、8椎体局部后凸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减退,胸椎X光片、CT及核磁检查显示:胸7、8椎体骨质破坏严重,胸7、8椎体形态消失,周围结核脓肿形成伴脊髓、神经受压。诊断修正为:“胸7、8椎体结核伴双下肢不全瘫”,而此时在院的李老先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渐进加重,卧床翻身困难。

李老先生说自己胸背部疼痛多年,偶有腰腿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门诊就诊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被确诊为胸椎结核时,患者不明白:为什么发病早期,没能及时查出结核的存在呢?科主任吴战坡查房时解释到:常规的脊椎拍片及CT检查,特别是在病变早期,只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难以发现椎体破坏和脓肿,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常被当做脊椎退变、肌肉、韧带劳损进行治疗,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患者胸椎结核确诊后,积极予以口服抗结核四联药,并控制监测CRP和血沉,患者胸背部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根据患者目前主要症状、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经高增鑫副院长主持在科内讨论指出:“目前患者诊断明确,胸7、8椎体结核,胸椎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伴椎旁脓肿,椎管内浸润,压迫脊髓和肋间神经,严重影响脊椎稳定性,随时有全瘫的风险。对该患者来讲应在全身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下,尽快行手术固定稳定脊柱,必要时二期孔镜行“胸椎管减压、脓肿清理”。“胸椎5~10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胸背痛病情明显改善,可以正常翻身、坐位吃饭。

脊柱固定手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但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科室再次讨论,结合患者CT阅片,高院长决定行“微创孔镜下胸椎管减压、病灶清理、脓肿清除”术。手术60分钟顺利完成,微创切口不足1cm,术后第二天患者面带微笑,可以脱拐行走,自诉胸部束带紧缩感消失,手术疗效立竿见影。

image005.jpg

高增鑫副院长介绍到,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一种肺外结核,它好发于脊柱,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截瘫。由于脊柱结核的特殊性,不能轻易的做病理检查,且病理检查的阳性率也低,所以,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通常难以鉴别。因此,很多患者都是治疗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是结核。该病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并同时出现局部疼痛、畸形,有时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上肢麻木、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胸前束带感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做相应检查,方可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椎间孔镜下清理结核脓肿具有不出血、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微创手术降低了开放手术的诸多风险,微创外科是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同样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先进探索方式。高增鑫院长说:“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跨越活动期脊柱结核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中间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多数患者可以顺利进入稳定期,只有少数患者需要进入开放手术治疗的范畴。同时,早期微创孔镜手术也能为早期病因、病理学诊断创造提供依据,减少误诊误治。本例患者因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先行开放固定稳定脊柱,避免脊髓神经进一步灾难性损害,配合服用抗痨药物二期行孔镜微创脓肿清理,效果显著。我科将进一步深入讨论,更好地规范手术治疗,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


上一篇:再闯“禁区”,消除患者30年的困扰
下一篇:总结2018,畅想2019 ——超声医学科技术文化结硕果

Copyright © 2017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崇文路86号 邮编211200 苏ICP备18065450号-1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崇文路86号 邮编211200

Copyright © 2018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苏ICP备18065450号-1